.jpg)
在频繁的迭代声中,所有行业都将消失。
跟不上这个时代的脚步,是唯一能跟上这个时代的概念。
无论你多么自满,毫无疑问,有人能拿出大数据告诉你,你做的一切都不再新鲜。
智能交易系统的概念其实很早就提出来了。
在交易的世界里,靠人工交易赚钱的概率越来越小。
就像今天的战场上,人类的战斗已经是最低层次的战斗了。
的方式了。
而绝大多数的交易者,无一例外都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利益,只是一小部分。
自从世界信息越来越发达,特别是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参与金融交易的人骤然增多。
民众的情绪对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
另外,近年来,各种机构投资者纷纷拿出那些高大上的算法交易、量化交易、高频交易、人工智能等,市场的微观结构被打乱。
市场没有涨的像涨,也没有跌的像跌。
一百多年来用来指导交易的传统理论和传统指标基本失效。
因此,你会发现赚钱很困难!外汇市场上有庄家,如果你看不透庄家的伎俩,只会让人一头雾水,无所适从。
一旦你看穿了庄家的两个小子,最高点和最低点就是最好的切入点。
Melek还警告投资者,随着金价触及1300美元/盎司的关键心理水平,之前的涨势可能会逐渐失去动力。
他认为,/美联储仍在加息的轨道上,因此金价不太可能长期保持在1300美元/盎司以上。
/ 另一方面,在黄金吸引更多投机兴趣的同时,白银的净多头头寸也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
据CFTC数据显示,截至4月11日当周,基金经理持有的COMEX白银期货投机性总多头头寸增加6424手至114249手,而空头头寸也增加934手至15685手。
目前净多头头寸为98564手,创历史新高。
高,较前一周增加约6%。
然而,创纪录的看涨情绪并没有对银价产生太大的影响。
在最新的CFTC报告期内,银价实际微跌0.3%,收于18美元/盎司上方。
展望后市,分析师警告称,随着前期过度看涨势头的逐步减弱,短期银价可能遭遇一定的获利回吐压力。
【经参头版评论:全球“缺芯”警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从目前来看,由芯片和原材料供应短缺引发的“断点”问题,需要科学统筹调度,近期关键要想方设法连上,中远期要打基础确保补上断点。
着眼于当前供应短缺问题,特别是关键原材料供应,关键环节接续,需要科学统筹挖掘存量供应和现有资源潜力。
中远期要加强长远战略布局和规划,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技术标准规范,提高测试验证能力,打造合理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
还要严厉打击市场囤积牟利行为,需要合理调度供应,防止供应端冲击出现外溢和累积。
应该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转出现“断点”是暂时的,但无疑敲醒了警钟——我国要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4月出口同比增长32.3%(以美元计,下同),远超预期值24.1%,略高于前值。
本月同比高增长的主要原因仍有去年受疫情影响导致的基数效应,但今年4月的出口相对于2019年同期也增长36.3%,表现十分强劲。
我们在此前各月点评中始终强调出口不会像市场普遍预期一般很快下降,而是将维持较长时间的强劲,如今再度得到验证。
分国别来看,4月中国对发达国家出口放缓,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增加。
“对疫情严重的地区出口较多”表明“出口替代”的效应仍然非常明显。
具体商品出口情况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房地产后周期商品热度不减。
第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强劲。
第三,防疫物资出口进一步回落。
目前中国各类商品的出口更加均衡,而非去年仅由防疫物资和电子产品的出口暴增而拉动总出口的情况。
而房地产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长不仅有产能替代的原因,还有需求增长的拉动。
疫情后各国都出台了较强的财政刺激,伴随着今年全球经济的共振复苏,总需求也不断走强。
成为支撑中国出口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们认为4月份出口强劲是产能替代和需求扩张双重原因导致的结果。
4月进口同比增长43.1%,略低于预期44%,前值增长38.1%,创2011年2月以来新高,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22.5%。
进口同比的大幅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年前同期的负增长。
两年复合增长率为10.7%,低于上月的16.7%。
中国从发达国家的进口同比增速下降,对以东盟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同比增速上升。
具体商品来看,汽车进口仍然保持高增长,原材料类商品进口保持高增速,价格上涨是原材料进口额高增的主要原因。
总体来说,进口金额的高增反映出国内需求较旺盛,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口有一定“虚高”的成分。
出口方面,我们认为“产能替代”与需求扩张的逻辑不会很快消退,在全球经济共振复苏的背景下,中国出口有望保持较强势头,但工业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给国内进口企业造成了较大压力,同时从国内PPI和CPI的剪刀差来看,价格从上游到下游的传导并不通畅。
面对“输入性通胀”,允许人民币适当升值可以缓解成本压力,将部分压力转移到出口端。
在2007年、2011年的“输入性通胀”阶段,人民币就出现了明显升值。
我们认为在当前出口强劲、进口虚高的背景下,这一措施是利大于弊的。